English

认知非洲

——导演都晓谈《永远的非洲》
2000-09-21 来源:光明日报 柳笛 我有话说

我国第一部赴非洲拍摄的电视剧《永远的非洲》,通过表现中国医疗队38年来为非洲人民送医送药送温暖的事迹,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、人道主义、英雄主义的生命之歌。

该片导演都晓说,电视剧需要观众捧场,主旋律电视剧尤其要拍出特色,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。《永远的非洲》表现的是国际主义大主题,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支撑,很容易拍成工作报告,当然也难吸引观众。《永》剧还是部涉外题材电视剧,找准立足点也很重要。以什么样的视角反映非洲人民的生活、信仰,有一个尺寸把握问题。都晓认为,非洲从原始社会一下子过渡到现代社会,中间几千年的文化断层,不是一天两天能补上的。加上非洲大陆上有着许多解不开的自然之迷,这一切沉积成他们特有的文化,形成他们对上苍的过分依赖、对死亡漠然的态度等。我们不能站在谴责的立场上,而是要寻求一种认知和理解,寻找我们与他们沟通的契合点,这就是这部电视剧的追求。

如何表现非洲也是导演遇到的现实问题。都晓说:“马赛民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,仍然一贫如洗,他们的部落其实就是几间草棚子。我们没有为追求真实照搬他们的生活,而是按照我们的想象搭了一个很漂亮的“大酋长部落”,因当地没有技术工人和原材料,这个在国内顶多20万元就可以搭起来的“部落”,在非洲让我们花了200万元。”这个“大酋长部落”,既有神秘色彩,又具浓烈的民族风格,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,增加了该剧的可视性。

让非洲演员充当中国电视剧的主角,也是导演都晓的尝试。都晓认为,电视剧看得是新、奇,有非洲演员参加,两种文化的碰撞必然引发矛盾冲突,戏才会好看。坦桑尼亚没有职业演员,都晓原是准备下大力气帮助非洲演员完成角色的,没想到他们好像天生会演戏。他们的表演自然、纯朴,没有一点负担,完全是他们真实感情的流露。

由于影视剧篇幅有限,拍完了电视剧,都晓仍觉意犹未尽,于是又创作了同名纪实文学,将电视剧没能表现的内容写入书内,以使观众更深地了解《永远的非洲》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